您现在的位置:多问网学习频道教案设计音乐教案音 乐 教 学 案 例

音 乐 教 学 案 例

03-17 14:34:34   浏览次数:10726  栏目:音乐教案
标签: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http://www.duowen123.com 音 乐 教 学 案 例,
音 乐 教 学 案 例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音乐课堂教学是校园音乐的主要组织形式,起着主渠道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掌握好教材的特点,突出音乐欣赏这一特点,抓住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关键、讲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欣赏教学中,通过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由表及里、有外到内地分析传授给学生,力求用生动形象、极具艺术魅力、富有启发性的语言、示范的动作,鲜明的观点,紧紧地吸引每一位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之中,以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十八年来,我始终把音乐课堂教学作为“主战场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结合,如把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又根据需要把音乐课程与包括语文、历史等在内与音乐艺术有关的其他非艺术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还积极使用电教设备和现代化音乐媒体辅助音乐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直观教学效果,达到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通过 十几年的实践,我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都可说是源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不同问题给予我的启示。
当今时代,教育改革实行多年,教师与学生之间主导与主体作用究竟怎样发挥?教法的巨变,观念的更新,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的空间变大等等,这些同时都是对做教师的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多年,始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所学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是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更让我懂得怎样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怎样的课是成功的。
下面这几个案例的发生与处理是我难忘的,他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了我太多太多……
案例一:音乐欣赏课中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提到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思路往往一下就会想到那些英雄人物的壮举,把“保家卫国”、“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誓死不做亡国奴”等口号喊得震天响,可真让他们从音乐中体验这种情感时,他们却有一种不屑一顾的神态,大多数学生往往会说:“音乐就是音乐,哪有那么大的魅力,好的音乐是让他们受到良好的熏陶。深深地被他们所感染,但我们不愿听那些大道理……”虽然他们说的是不一样的话,但意思我以非常明确。针对这番话,而且是不止一界学生如此,我思索很久。我抓住“好的音乐让人受良好的熏陶,并被音乐所感染”这句话,我知道他们以被优秀的作品所打动,但在教学中缺乏引导,教学手段不够灵活,例如,我在和他们一起欣赏合唱歌曲《在太行山上》时,运用歌曲的时代背景,通过声像的结合等手段,将学生带到战火年代,使他们如身临其境,并更加珍惜时光,热爱自己的国家,对人友善等等教育,感悟了人生。于是,在接下来的欣赏教学中,我努力让我的教学更具吸引力, 不但让他们学会一些基础知识,更让他们多听、多领会音乐的内涵,将多门学科知识真正与音乐相融合,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的思想得到升华。
在欣赏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时,我首先和他们一起回顾或翻阅有关拿破仑侵略俄国、俄国人民奋起反击、保卫祖国并最后获得胜利的那段历史,然后再欣赏音乐作品,边听边讲述,乐曲的开始是一个序奏,第一主题缓慢、庄严,仿佛是叙述了拿破仑军队来犯,国难当头,俄国人们祈求上帝的保佑:
1=bE 3/4 1 1 | 2 3 11 | 2 3 4 4 4 | 4 - - | 3 3 3 3 3 | 3 3 3 |
2 . 2 2 2 | 3 – 3 |
接着,音乐逐渐加快,力度逐渐坚强,弦乐器和木管乐器用三连音做紧张的上行模进,仿佛叙述着战火正在蔓延,俄国人们抗敌卫国的热潮在不断高涨;第二主题是由木管和圆号吹出的骑兵主题,象征着俄国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敌的英雄形象。
1=bE 4/4 05512 3212 31 1 | 05512 3212 31 1 |
在主部中间,出现了《马赛曲》的旋律片断, 他代表着拿破仑军队步步逼近:
1=bE 4/4 055 55 | 1 1 2 2 | 5 – 5 |
副部第一主题抒情而优美,具有俄罗斯民歌的风格,描述了俄罗斯军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1=#F 4/4 1 | 5 . 5 54 32 | 5 5 0 1 | 5 . 5 54 32 | 5 – 0 5 |
6 1 2 34 | 5 – 0 |
序曲的展开部和再现部是运用上面的各种音乐材料来叙述战斗的场面的。最后的结尾是灿烂辉煌的钟声,鼓声、礼炮声响成一片,描写了俄罗斯人民举国欢庆抗战胜利的盛大场面。同学们跟着教材的提示与教师穿插讲解,顺着是件发展的各个阶段引起情感震动,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联想,很容易地理解了音乐作品中所叙述的故事情节。欣赏总结时,学生很自然就谈到: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表现,音乐真的能让人感受到那种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励人奋发向上。
案例二:让民族音乐悄悄走进学生,走进学生心灵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欣赏民歌、民乐时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一听到京剧唱腔直摇头,如果长此下去,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与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话没有一点虚的成分,是应该引起我们教师重视的普遍现象。实践中,我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和教学改革,逐渐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让学生走进民族音乐,在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 不改的乡音拉近了学生与民族的距离
在进行民歌音乐欣赏课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赵本山的小品,尤其是二人转表演的几个人合作编排小品,并在全班展示,最有特色的是学生们的创编小品,他们将电视剧中的精彩片断重新编排,用剧中优美的二人转唱腔与表演,将他们的学习生活、业余生活、心理愿望等表现出来,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我们东北的“音乐特产”二人转,更从中让他们了解了黑土地的民俗民歌,灵活的演唱形式、演唱内容,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二、挖掘教师、学生和网络资源,通过多种活动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灵
要让学生喜爱民族音乐,就要给学生一个民族音乐的氛围,开发各种资源,我从电视节目中录制了大量的民族文艺作品。通过播放录像,学生了解了《梁祝》的创作背景,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他在外国被誉为西方的“罗米欧与朱丽叶”。民族舞蹈《孔雀舞》、《凄凄长亭》的欣赏,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民族乐器的伴奏仿佛身临其境,中国民族的广播乐团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演奏我们自己的民族乐曲,外国朋友那经久不息的掌声,演出成功结束的画面出现时,我感到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抓住这个成功的契机,利用民族音乐知识抢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历史资料、图片、民族乐器的有关资料、介绍、民歌的种类、民间音乐等。如在欣赏藏族踢踏舞曲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热烈、欢快的节奏和充满谐趣的旋律,表现藏族人民欢庆丰收,赞美家乡喜悦而自豪的心情,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上网、请教父母、教师等)搜集有关西藏的地理、风俗和歌舞信息并做好笔记,这样的过程让他们得到了真切的感受,获得西藏的有关知识,更为理解和表现藏族民歌的风格及形成要素构筑了良好的背景基础。比赛抢答时,学生展示的作品、演唱的歌曲之多,对民族乐器的了解之广,出乎我的意料。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的民族音乐知识,在抢答和介绍音乐作品时,又将这些知识得到相互交流,不知不觉中,他们与民族音乐音乐又近了一步。
另外,我充分利用自己的专长,通过自己边演奏边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小提琴曲《牧歌》,古曲《春江花月夜》等。这些经典乐曲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种活动的推动下,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得到了表现,在一年一度的学校艺术节和卡拉OK大赛的节目单上,看到的不再尽是现代舞、流行歌曲,而更多的则是选择朗朗上口的民歌。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还有自己排练的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等。在一次对音乐欣赏课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写到:“民歌好听,里面有很多动听的故事,有的听起来是那么壮观,有的象是心曲的婉转诉说”;“民歌民舞民族乐曲透露出的是乡土气味,让人感到是那样亲切”;“通过民族音乐的欣赏,让我知道民族音乐里含有中华民族的风采和文化,中国的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真正理解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案例三:兴趣的正确引导——如何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欣赏课堂
在课下与同学们交流时,他们都说:“老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会弹、会唱、会拉小提琴,你让我们懂得了那么多,可就是……”他们不再说了,无论你怎么问,他们都不再接着往下说,后来,经我个别“突破”,才豁然明白,他们还很喜欢流行音乐,而“课堂上不听不唱流行歌曲”是我遵循了多年的一个禁令。然而,由于流行歌曲演唱技巧简单易学,包装制作华丽耀眼,所以学生大都喜欢轻松、愉快的中外流行音乐,并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我深深地知道,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是巨大的。古今中外的一些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都对兴趣和教学的问题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客观事物的最主要倾向,他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的兴趣被抑制,显然会导致对教材等欣赏内容不喜爱,甚至是漠然处之。在参加一系列教材培训、课改学习等活动后,我的观念转变了,对流行音乐开始有了新的看法,新的期待,投学生所好,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我不再一味地约束自己、禁止学生,而是教会他们如何有选择地去唱,只要是向上的、优秀的,同样可以带到音乐课堂里,如《爱拼才会赢》,让学生懂得后天的努力打拼才能换来幸福,一时落魄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做事不要失掉信心。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更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首好歌曲。刘欢的一首《重头再来》让学生理解了下岗父母的辛酸,然而为了他们的今后却是那样坚强地生活着;再如脍炙人口的《祝你平安》、《朋友别哭》等等,一样能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且毫无说教的味道。在教学中,我还利用流行音乐节奏感强、通俗、易懂、易唱的特点,将学生喜爱的民歌改变伴奏形式、变换演唱形式。例如,模仿斯琴格日勒用摇滚的形式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用吉他伴奏,使活泼风趣的民歌更富有舞蹈性,尤其是当他们播放自己用midi改编的民歌时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体验到了流行音乐带来的刺激。我想,只要将学生的兴趣正确引导,发挥那些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魅力,会使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更充实,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敏捷,使我们的欣赏课永远充满新鲜感,不断收到良好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普通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音乐特长为目的,也不是培养音乐家为己任,他的首要目标是育人,做为体现审美功效的音乐教师不应仅仅拘泥于教材的讲授,应懂得音乐教学时流淌时代精神的活水,不断引导学生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与学生一起不断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使学生情操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和身心和谐的人。



,音 乐 教 学 案 例
相关热词搜索: tag: 音乐教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教案设计 - 音乐教案
上一篇:《我就是你的眼睛》教学案例
文章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 驾照考试 | 教学资料 | 名言大全 | 软件下载
Copyright @ 多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评语_教案设计_小学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