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多问网学习频道教案设计音乐教案将“导”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

将“导”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

03-17 14:44:24   浏览次数:46626  栏目:音乐教案
标签: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http://www.duowen123.com 将“导”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教要至力于导”。也就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教学原则:施教之功,重在引导。“引导”一词试看简单,但在教学中,如果能将“导”用在实处,能解决教学中重点、难点,似乎还不是简单的问题。

一、“导”在设疑激趣,创设良好学习氛围上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通过范唱、画面、语言、故事、猜谜、动物等形式来引发学生注意力、理解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进入最佳状态,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氛围中,跟着教师进入新的知识学习、探索学习过程中去。

如:范唱引导、画面引导、故事引导、舞蹈引导等等。

二、“导”在以旧引新,促使知识的迁移上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这需要教师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共同点上去展开思维,探索规律,以旧引新贯穿“导”。但要注意,训练时既要有利用于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旧知识点“穿针引线”,又要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如::学习音乐知识“四分休止符”。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张嘴的青蛙与闭嘴青蛙对比问学生:这两只青蛙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老师再问张嘴青蛙怎么叫?学生回答“嘎嘎嘎嘎”。这时迁移引导指出,这是我们学生的四分音符,而那只闭嘴青蛙在休息,休息在我们音乐知识上叫休止。那它休息多么时间呢?学生回答:“闭嘴青蛙休息的时间和张嘴青蛙叫的时间一样长”。教师通过学生喜爱小动物的心理特点,将学过的“四分音符”这一知识点很轻松地迁移到“四分休止符”这一新的知识上去。

三、“导”在重难点突破,加深知识的理解上。

每节课的知识都有重、难点,而且有些重点也就是难点,对于学生来说,“难”就难在知识的抽象上。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学习重难点处应注意以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引导的起点,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判断、联想的方法进行推理。如:学习动物《火车开了》。本课重难点是学习二、四、八分音符,如果教师直接教授“    ”这是二分音符唱两拍、“   ”这是四分音符唱一拍、“    ”这是八分音符唱半拍,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如果这些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抓住节奏训练的主动脉,加强学生对:这三种不同时值音符的体验感受。在律动中要求学生用拍手、拍腿、模仿火车开动时“卡嚓嚓”的节奏音响;在学习歌词时,要求学生按节奏组合,说出与火车有关的词句,加深三种节奏的印象;在动物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或动作表现开火车。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拍拍手、跺跺脚或小小的一个动作,正是这些在老师指导下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动物的内容和情绪,从而达到理解、活动、创造等能力。

四、“导”在学法提示,实施参与性教学上

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长知识,还要长智慧。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参与,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地通过参与提高学习能力。“参与”是指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的。参与的形式很多,有提问式、共同讨论式等。

教学中真正“导”的含义是:在学生遇到疑问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不断开拓新的思路中断了则要连接;迷了路,则要引上正路;走到暗处,则要给他们一盏明灯;无路可走了,则要铺路架桥……总之,当他们“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应将他们领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将“导”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
相关热词搜索: tag: 音乐教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教案设计 - 音乐教案
上一篇:五年级音乐《初识曲艺》教学设计
《将“导”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 驾照考试 | 教学资料 | 名言大全 | 软件下载
Copyright @ 多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评语_教案设计_小学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