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多问网学习频道教育管理校本教研—校本研究的取向

—校本研究的取向

03-16 15:44:22   浏览次数:82326  栏目:校本教研
标签: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总结,http://www.duowen123.com —校本研究的取向,

    校本研究直接指向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的问题,其特点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学校第一线的教育者积极参与。校本研究并不是要求学校教育者脱离其教育实践,另搞一套本该是理论工作者从事的教育研究,而是植根于自身的教育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升出有价值且能解决的问题,着手研究,研究的结果用于改进学校的教育实践。可以说,学校教育中众多活生生的教育教学现象都有可能成为校本研究的对象。对教师个人而言,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对学生施行的德育等等一系列发生在身边的教育问题、教育难点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教师也可以通过校本研究的方式来探索、验证某种教育教学设想,乃至自己的教育理念。对学校的^领`导者而言,可以动员、组织学校教师来着手研究、解决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亦可用研究的方式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探索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所以,国家教育部基教司在即将出台的《关于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学研究应以校本研究为主:“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学校是基地,将教研重心下移到学校,在学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主体,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是教育创新的活力所在”。
 
    四、课程改革的校本研究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校本研究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校本研究作为工作、研究、学习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可以作为推进新课程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突破点。

    1、校本研究的工作指向 

   “以校为本”的目的: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主要任务:教学研究对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中小学都要给以高度重视。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与工作方式,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2、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教学研究部门要做好本地区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规划,并指导、督促和参与学校的校本教学研究。

    2)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等各方面的作用。
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教师集体:学校要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专业研究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以各种方式参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努力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专业研究人员应尊重教师的劳动,并努力与教师建立起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虚心向教师学习,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3)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和身体力行者。

    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并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需的经费投入;要建立融汇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要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要给教师以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的专业自主,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排忧解难;要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通过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3、校本研究的基本方式

    1)有效地组织教师团队工作: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是教师团队工作的核心。如灵活运用同质或异质分组的原则,将教师形成若干小组一起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检查的结果和他们的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目的不仅提高个人的教学工作水平,并且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    

    2)推进听课文化发展:强调建立良好的听课文化环境,教师之间在教学上的开放和互相支援是发展优质教育的重要资源,是一种有利于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集体评价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其优势在于,教师之间可以分享备课资料和集体研究课堂教学的效果。注意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来加以开展,而不流于教学规范。

    个体教师之间的相互指导,如“老带青”、“结对子”等,强调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

    示范课展示,基于合作基础的学校、教师和專家之间的听课和交流,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

    3)建立学校与教研机构的伙伴关系:教研机构和学校组成发展共同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合作中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执行模式即所谓專家模式,采用策略是施予、教授、示范和实施;二是发展模式即互相合作模式,采用策略是提问、咨询、讨论和发展。前一种模式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常用方式,即一种自为权威、事事先人为主的主导方式,后一种才是真正平等合作的方式。研究人员应该起到一种支援而非主导性指挥的作用,应该起到种子的作用,成为推动教学变革的变量因素或激发因素。真正的变革应当来自于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学校教师,以及学校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

    4、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

    校本研究是建立在学校本位的基础上的,所以在大力倡导与推进校本研究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三核心”的作用。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他们构成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其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自我反思:它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反思过程中教师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承担者。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同伴互助: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其基本形式有:交谈、协作、帮助。教师群体的差异很大,而且由于长期以来的压抑,教师普遍缺少批判反思与整合能力,开展校本研究不但要注意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提高还要注意培养合作精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校本研究的取向
相关热词搜索: tag: 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总结,教育管理 - 校本教研
上一篇:—助推校本研究领跑教师成长
文章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 驾照考试 | 教学资料 | 名言大全 | 软件下载
Copyright @ 多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评语_教案设计_小学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