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多问网学习频道教研课题学校课题研究《构建新型农村教育服务体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构建新型农村教育服务体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03-14 18:06:49   浏览次数:92626  栏目:学校课题研究
标签: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申报表,课题实施方案,http://www.duowen123.com 《构建新型农村教育服务体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三农”这个战略思想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顺应“两个趋向”的历史必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要求,是湖州市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重要任务。2、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包括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省委提出努力使浙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20xx年5月21日湖州市、浙江大学签订协议书--《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实施意见》(“1381行动计划”:1个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构筑科技创新服务、人才支撑、体制机制创新3个平台,实施产业发展、村镇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素质提升、社会保障、城乡综合改革8大工程,以及围绕上述8大工程实施的百个重点建设项目);倪副市长发表文章:《构建五大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工程》(包括“新型农村教育服务体系”,见6月7日《湖州日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部署包括深化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六项行动计划”(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关系最密切、最直接,是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主渠道。要建设好新农村,出发点和落脚点仍要归于“新农民”的培养上。有效实施“新农村”发展战略,必须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3、农村教育工作的加强。自20xx年以来,国务院、省、市分别召开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浙江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浙政发[2004]47号)、湖州市人民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4、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教育部于20xx年5月30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于20xx年6月14日召开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新修订《义务教育法》将教育的均衡化列入条款(新法第三章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第三十二条:“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的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20xx年省教育工作要点:基础教育抓均衡,重点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管理体制改革、均衡发展、协调各类教育。浙江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的战略重点之一:把农村基础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重点关注幼儿教育、初中教育等薄弱环节,推动基础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向均衡和优质提升。教育经费投入重点向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二、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报道)文章很多,例如:
1、《温铁军解读“新农村建设”》(《湖州日报》05.11.2)。2、《新农村新在哪里》(《湖州日报》05.11.2)。3、蓝建:《重新认识教育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中国教育报》06.1.2)。4、德清县综合高中:《创建农村学习型组织的探索与实践》(省规划课题05.12.31)。5、蓝建:《怎样才算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国教育报》05.7.18)。6、张剑:《让每个农村孩子读上书读好书》(《湖州日报》06.7.5)。7、朱步楼:《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公平》(《中国教育报》06.8.1)。8、鲁林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之我见》(《中国教育报》)。9、董惠铭:《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之道》(浙江《教育信息报》)。10、林奇青:《关于区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中国教育报》05.2.28)。11、胡春晖:《教育不能只以城市为中心》(《中国教育报》05.5.17)。12、陈初越:《中国教育的公平在恶化》(《湖州广播电视周报》05.5.19)。13、沈祖芸、金志明:《走向均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中国教育报》06.1.16)。14、刘大江:《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国教育报》06.1.14)。15、薛耀喧:《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国教育报》06.5.29)。16、朱振岳:《义乌:“以县为主”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国教育报》06.5.17)。参阅上述研究材料,主要内容(观点)综合归纳如下:
1、新农村建设体现统管全局的指导思想。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综合的、具有统管全局的指导思想,符合和谐发展观。这一发展战略,体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蕴涵了太多新的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从统筹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和谐农村的高度概括。仔细分析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要建设好新农村,出发点和落脚点仍要归于“新农民”的培养上。这个教育和培训,不单单是停留在知识和技术层面上,而是要从农民作为人的需要上来进行关注。这不是简单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就能完成的,更不是简单的城镇化,而是要在尊重农民的基础上,尊重我国农村的集体现实,大力建设公共事业,在保障农民基本权益的前提下,营造一个逐渐打破二元结构的社会环境,一个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使农民有更多更平等的机会参与社会进步和分享改革成果。2、要以广义的教育观念来定义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各种形式,借助媒体,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和学习活动。要以广义的教育观念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来看待、定义和解释农村教育。把多样化的活动看成教育的经历或过程,把日常生产和生活看作学习和教育的内容,把人生的经历和参与的过程认定为标准和资格,真正使教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载体和关键工具,使农村人口在参与建设中学习,为参与建设而学习、边学边用、学以致用。
真正意义上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并不是简单地将城市教育辐射或复制到农村去,因为城市与农村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不同,城市与农村对教育的需求不同,因此在制定每一项政策的时候,在做每一项规划的时候,都必须同时考虑城市和农村两个对象,都应使农村即便是最边远的村庄也能从中受益。这就需要用终身学习的观点看待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即教育除正规学校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的发展,就是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就是人人学、处处学、时时学、事事学,就是努力促进农村学习化社会的建设和形成。
让教材适合农村是必要的,让教育适合农村则更重要。除了教材和教育问题(教材内容忽略农村学生实际的情况;以升学为目标的农村教育,并没有使多少孩子走出农村。由于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劣势,使得农村学生的大学入学率很低。那些拼命让孩子读书最终考上大学的家庭,大都负债累累。而那些小学、初中、高中毕业就不再读书的孩子,许多都不会种田、不会干农活,又没有其他谋生本领,只能在家闲着)以外,教师和学生流失,使本来就贫血的农村教育更是血上加霜(在目前的教育环境、经济待遇等条件下,一批高职位、高回报岗位的产生,在利益的驱动下必将引发农村教师尤其是农村优秀教师流向其他行业,同时还会带来连锁反应:学生的大量流失。一些地方抽调农村骨干教师进城的目的是为了调整、构建城市学校的合理的教师队伍,这样做,虽然城市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了,可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却日趋不合理。我国教育师资的配置处在极度不平衡的状态—城市的师资状况远远优于乡村,大中城市的师资远远优于小城市和县城)。德清县钟管镇在农村社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1] [2]  下一页

,《构建新型农村教育服务体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相关热词搜索: tag: 学校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申报表,课题实施方案,教研课题 - 学校课题研究
上一篇:《优化作业结构 提高学习效率》课题研究方案
文章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 驾照考试 | 教学资料 | 名言大全 | 软件下载
Copyright @ 多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评语_教案设计_小学语文试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